现在,伴随八零后日渐为人爸爸妈妈,他们中大部分同意过高等教育,因此比较可以同意早期教育理念。
但大部分父母对早教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早点让孩子学常识的层面上。对此,武汉大学儿童进步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表示: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商开发,更是性格的培养。
早教是潜意识教育
有部分父母把早教误觉得是在幼儿时期传授常识,对此杨教授觉得:联合国卫生组织在1995年到2005年做了一项关于大脑的研究,研究表明0~3岁以前幼儿的大脑具备高度可塑性,这个阶段是大脑分化和增长最快的时期,因此0~3岁大脑吸收的信息与这类信息对大脑的塑造,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。所以,中国古人说的三岁看大,七岁看总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杨教授强调,早期教育不是立刻立竿见影的教育,是在日后的生活进步中慢慢呈现出来的远期效应。因此,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商开发,但我更强调性格的培养。杨教授说,早教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康、聪慧、性格品质好的孩子,性格品质包含快乐活泼、安静专注、好奇求知、勇敢自信、独立判断、善良而有同情心。
爸爸妈妈参与非常重要
不少上过早教课的父母都有所感悟,早教需要父母的参与。
杨教授建议,父母不要指望在早教课上完成孩子全部的早教内容。早教课提供三种交流:第一,孩子与孩子的交流。从本质上说,交流是0~3岁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方法,在这个过程中,伙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。第二种交流是父母和父母的交流。父母可以把自己婴幼儿教育的办法和理念互相传递。第三种就是早教班里的专家和老师与父母和孩子的交流。假如时间允许,我期望父母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早教课而不是委托保姆、阿姨或者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完成孩子的早教。
不要担忧孩子会累
一些父母在咨询早教问题时表示:0~3岁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上课,是否会疲倦?
杨教授表示,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担忧这个问题。孩子的自我保护很强,假如他累了或许会东张西望,假如强迫他,他会哭会闹,绝对不会委屈自己。另外,早教大多通过游戏形式进行,一个好的早教课会设置多元化的有趣的课程,吸引孩子,但早教不等同于游戏,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升,在提升中得到游戏的乐趣。